what-is-bond



债券:从基础概念到投资实操全解析

债券是金融市场中核心的固定收益类工具,本质是政府、企业或金融机构(发行人)向投资者(持有人)出具的借款凭证,承诺在约定时间偿还本金,并按固定利率支付利息。它是一种 “债权债务关系” 的法律凭证,区别于股票的 “所有权关系”,因此收益和风险特征更稳健。

一、债券的核心概念:先搞懂 “借谁的钱、借多久、还多少”

要理解债券,首先需要明确其核心要素,这些要素直接决定了投资的收益、期限和安全性:

核心要素定义对投资者的影响
发行人借钱的主体,分为三大类:
1. 政府类(国债、地方政府债)
2. 金融机构类(银行债、券商债)
3. 企业类(公司债、企业债)
发行人信用等级越高,违约风险越低(如国债几乎无风险,低评级企业债风险高)
面值债券的 “票面本金”,通常为 100 元 / 张(国内市场主流)是发行人到期偿还本金的基准,与债券交易价格无关(交易价可能高于或低于面值)
票面利率发行人承诺的固定利率(通常按年计算)直接决定 “利息收益” 的多少,利率越高,每期利息收入越多
期限从发行到偿还本金的时间(如 1 年期、5 年期、10 年期、30 年期)期限越长,利率风险(利率波动影响价格)和通胀风险越高,通常票面利率也更高
付息方式利息支付频率,常见:
- 按年付息(每年付一次利息)
- 按半年付息(每 6 个月付一次)
- 到期一次还本付息(持有到期才拿本金 + 全部利息)
付息频率越高,资金流动性越好(可提前获得利息再投资)
信用评级第三方机构(如中诚信、大公国际)对发行人违约风险的评级评级越高越安全:
AAA 级(最高,几乎无违约风险)> AA+ > AA >... > C 级(濒临违约)

二、债券的收益来源:不止 “拿利息”,还有 “赚差价”

债券的收益并非只有 “固定利息”,实际上由两部分构成,这也是它区别于银行存款的关键:

1. 利息收益(固定收益,核心来源)

即发行人按 “票面利率” 支付的利息,计算方式简单:
每期利息 = 债券面值 × 票面利率 ÷ 付息频率
例如:持有 1 张面值 100 元、票面利率 3%、按年付息的债券,每年可获得利息 100×3% = 3 元,持有 5 年(到期)共得利息 15 元,到期再拿回 100 元本金。

这种收益是 “确定性” 的 —— 只要发行人不违约,持有到期就能足额拿到利息和本金,这也是债券被称为 “固定收益工具” 的原因。

2. 价差收益(浮动收益,额外来源)

债券发行后,会在 “二级市场”(如证券交易所、银行间市场)流通,投资者可以像买卖股票一样交易债券,此时交易价格会随市场变化波动,进而产生 “价差收益”:

  • 低价买入、高价卖出:若市场利率下降(或发行人信用变好),债券价格上涨,此时卖出可赚 “卖出价 - 买入价” 的差价;
  • 高价买入、低价卖出:若市场利率上升(或发行人信用恶化),债券价格下跌,此时卖出会产生亏损。

举个例子:你以 98 元买入 1 张面值 100 元、票面利率 3% 的 1 年期债券(此时市场利率高于 3%,所以价格低于面值),持有 3 个月后,市场利率下降,债券价格涨到 101 元,你以 101 元卖出,此时不仅获得了 3 个月的利息(100×3%×3/12=0.75 元),还赚了价差 3 元(101-98),总收益 3.75 元。

三、债券是否 “有赚有赔”?答案是:看持有方式

很多人误以为债券 “只赚不赔”,但实际是否亏损,核心取决于是否 “持有到期” 以及 “发行人是否违约”

1. 持有到期:几乎只赚不赔(除非违约)

如果买入债券后一直持有至到期,无论中间市场价格如何波动,最终都能拿到约定的本金和全部利息,不会因为价格波动产生亏损
唯一的风险是 “违约风险”—— 发行人无力偿还本金或利息(如企业破产、政府财政危机)。但不同发行人的违约概率差异极大:

  • 国债(国家发行):以国家信用为担保,几乎无违约风险(被称为 “无风险资产”);
  • 地方政府债:以地方财政为担保,违约风险极低(国内历史上几乎无违约);
  • 高评级企业债(AAA 级):大型国企或优质民企发行,违约概率低;
  • 低评级企业债(AA - 及以下):中小型企业发行,经营风险高,违约概率较高(可能本金利息都拿不回)。

2. 中途卖出:可能赚也可能赔(受价格波动影响)

如果持有期间因资金需求或预判价格下跌而 “中途卖出”,就会面临 “价格风险”:

  • 若卖出时价格 高于买入价:赚价差(利息 + 价差);
  • 若卖出时价格 低于买入价:可能亏损(价差亏损可能抵消甚至超过已得利息)。

价格波动的核心影响因素是市场利率(“利率与债券价格呈反向关系” 是债券投资的核心规律):

  • 市场利率上升(如央行加息):新发行的债券票面利率更高,老债券的 “3% 利率” 吸引力下降,投资者会抛售老债券,导致老债券价格下跌;
  • 市场利率下降(如央行降息):新发行债券利率更低,老债券的 “3% 利率” 更值钱,投资者会抢购老债券,导致老债券价格上涨。

四、如何挑选债券?4 步选出适合自己的品种

挑选债券的核心逻辑是:匹配自身风险承受能力、投资期限和收益目标,具体分 4 步:

第一步:先定 “风险等级”—— 从发行人信用入手

这是最关键的一步,直接决定本金安全:

  • 保守型(怕亏损、求稳定):优先选 国债、地方政府债、AAA 级金融债,几乎无违约风险,适合作为 “稳健理财替代银行存款”;
  • 平衡型(能接受低风险、想多赚一点):可选 AA+、AA 级企业债(如大型国企、行业龙头企业发行),违约风险低,票面利率通常比国债高 1%-2%;
  • 进取型(能承受高风险、追求高收益):可考虑 AA - 及以下企业债(“高收益债” 或 “垃圾债”),票面利率可能高达 5%-8%,但需承担较高违约风险(需深入分析企业财务状况)。

第二步:匹配 “投资期限”—— 避免中途卖出亏损

债券期限应与你的资金使用计划一致:

  • 短期资金(1 年内要用):选 1 年期以内的短期债券、国债逆回购(流动性好,价格波动小);
  • 中期资金(1-5 年不用):选 3-5 年期国债、企业债(平衡收益和流动性);
  • 长期资金(5 年以上不用):选 10 年期及以上国债、高评级长期企业债(长期利率通常更高,可对抗通胀)。

⚠️ 注意:若短期资金买了长期债券,中途急需用钱卖出时,可能因价格波动亏损。

第三步:对比 “实际收益率”—— 别只看票面利率

票面利率≠实际收益,需看 “到期收益率(YTM)”—— 即持有到期的年化实际收益,已包含价格差异。
例如:A 债券面值 100 元,票面利率 3%,现价 98 元,期限 1 年,到期收益率 =(100+3-98)/98 ≈ 5.1%;B 债券面值 100 元,票面利率 4%,现价 102 元,期限 1 年,到期收益率 =(100+4-102)/102 ≈ 1.96%。
此时 A 债券票面利率低,但到期收益率更高,持有到期更划算。

第四步:关注 “流动性”—— 确保能及时卖出

流动性指债券 “能否快速以合理价格卖出”:

  • 流动性好的债券:国债、大型企业债(交易活跃,买卖价差小,容易成交);
  • 流动性差的债券:小众企业债、私募债(交易清淡,可能想卖卖不掉,或只能低价卖出)。

若你可能中途卖出,优先选流动性好的品种;若持有到期,流动性影响不大。

五、如何购买债券?3 种主流渠道(适合普通投资者)

普通投资者无需直接参与复杂的银行间市场,通过以下 3 个渠道即可购买,门槛低、操作简单:

1. 证券账户(适合想交易债券、赚价差的投资者)

  • 开通条件:需先在证券公司开通股票账户(带身份证、银行卡,线上 10 分钟可完成);
  • 可买品种:沪市 / 深市挂牌的 “记账式国债”“公司债”“企业债”“可转换债券”(需开通 “债券合格投资者权限”,部分低评级债券需满足 “资产 500 万以上” 等条件);
  • 操作方式:像买股票一样,在交易软件(如同花顺、通达信)输入债券代码,按实时价格买卖,最小交易单位为 “1 手”(1 手 = 10 张,即 1000 元面值);
  • 优势:可中途卖出,灵活赚取价差;劣势:需关注价格波动,操作门槛略高。

2. 银行 APP / 网点(适合保守型、想持有到期的投资者)

  • 可买品种:“储蓄国债”(分为凭证式、电子式,仅在发行期内购买)、部分高评级企业债、银行自营债券产品;
  • 操作方式:
    • 储蓄国债:发行前银行会公告(如每年 3-11 月的每月 10 日发行),在银行 APP “国债专区” 或网点抢购(额度有限,需抢);
    • 其他债券:在银行 APP “债券理财” 板块选择,直接购买(部分需风险测评通过);
  • 优势:安全性高(银行筛选的多为低风险债券)、操作简单(适合中老年投资者);劣势:品种较少,流动性差(多数不能中途卖出,或需在银行内部转让)。

3. 债券基金(适合没时间研究、想分散风险的投资者)

如果觉得直接选债券太麻烦,可通过 “债券基金” 间接投资 —— 由基金经理帮你挑选和管理一篮子债券,分散单一债券的违约风险。

  • 类型:纯债基金(只投债券,不投股票,风险最低)、一级债基(可投债券 + 打新股票,风险略高)、二级债基(可投债券 + 少量股票,风险较高);
  • 购买渠道:基金公司 APP、银行 APP、支付宝 / 微信理财通等第三方平台;
  • 优势:分散风险(单只基金持有几十只债券,一只违约对整体影响小)、流动性好(多数纯债基金支持 T+1 赎回)、无需自己操作;劣势:需付管理费(通常 0.3%-0.8%/ 年),收益受基金经理能力影响。

六、总结:债券投资的核心原则

  1. 风险与收益对等:国债安全但收益低,高收益债收益高但违约风险高,不盲目追求高收益;
  2. 期限匹配资金:短期资金买短债,长期资金买长债,避免中途卖出亏损;
  3. 新手优先稳健品种:先从国债、纯债基金入手,熟悉后再考虑企业债;
  4. 不赌单一债券:若投资企业债,尽量通过债券基金分散风险,避免把钱集中在 1-2 只债券上。

债券是资产配置的 “压舱石”,合理配置能降低整体 portfolio 的波动,适合追求稳健收益的投资者。